查看原文
其他

南通大学校长:支持江苏率先建设能源互联网

记者 吴秀霞 中国船舶报 2022-06-23


当前,新一轮能源革命在全球范围快速开展,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重要承诺,为我国能源电力工业抢占世界制高点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建议加快能源互联网建设,推动能源电力生产向绿色、低碳转型,能源电力消费向高效节能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施卫东表示,我国碳排放主要来源是化石能源消费,电力行业占41%,是最大的碳排放来源。电力清洁低碳转型是实现能源绿色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能源互联网,搭建能源开发、转换、配置和消纳的基础平台,能够在确保电力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升整个电力系统的效能、效益与效率,推动能源电力生产向绿色、低碳转型,能源电力消费向高效节能转型。而海上风电作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之一,已成为全球风电发展的研究热点,在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和承担环境保护升级任务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记者了解到,2020年5月,上海电气集团海阳智能制造基地引入国际一流的智能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5G技术,建立从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到应用层的一站式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打造海上风电智能制造标杆,探索智能工厂在端、管、云、安全等领域的实践,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柔性生产。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目前亚洲最先进的集技术、制造、实验、运维为一体的综合型海上风电产业基地,为新旧动能转换、能源转型提供重要支撑,也为海上风电产业搭乘能源互联网快车,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施卫东表示,预计2030年,我国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他建议,推进全国可再生能源规划研究。科学优化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近、中、远期发展目标,制定分年度、分产业、分区域的能源消费总量、能效、碳排放等综合性、约束性指标,促进可再生能源科学发展、合理布局,指导能源互联网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其次,加快推进全国能源互联网建设。强化政府调控,在政府统一引导下,统筹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标准体系,优化完善全国能源互联网顶层设计与发展布局,将能源互联网规划深度融入区域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加大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和设备的科研投入,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体制机制,鼓励行业内优势企业跨领域组建创新中心,着力攻关突破核心领域关键技术。


施卫东认为,江苏率先建设能源互联网具有极大的可行性。江苏不仅拥有能源互联网建设的战略机遇,而且掌握了能源互联网建设的先进技术。此外,江苏还具有能源互联网建设的实践经验。他建议,支持江苏率先建设能源互联网,为全国能源互联网建设提供“江苏经验”。加大对江苏能源互联网建设的扶持与投入,支持江苏海上风电柔性输电平台、综合能源站等重点项目建设,率先建成满足省内外电源和多元负荷互联互通需求的江苏区域能源互联网,推动江苏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消纳与全社会综合能效提升。



声明:《中国船舶报》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对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修改、使用、转载、发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